科幻背景图(从《流浪地球》(电影)到《上海堡垒》(电影),如何定义科幻二字)
从1897年梅里爱的短片《小丑和机器人》,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对科幻世界的初步探索,到今年被誉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希望的《流浪地球》,再到被誉为国产科幻电影的终结的《上海堡垒》,这一百多年间,出现了太多科幻电影,也出现了太多被称作科幻的电影,一是我们没有完全成为被灌食的观众,没有到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地步,我们还没有放弃思考。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它是以站在科技的世界里,来探索未知,人和未知的相遇。简单的说,就是在某一设定里,如果世界是这样会怎样。比如人工智能得到空前的发展,机器人拥有了人的智慧,超越了人的智慧,那么这个世界是被人类统治,还是被机器人统治。比如《异形契约》里,殖民者都走进了仿生人精心设置的陷阱里。
当人类可以探索外太空其他星球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去奴役,还是传播文明。说到底还是在探索人与科技与世界的关系,在这里套用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依然恰如其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这也是面对科学,特别是突破的尖端的技术时必须要问的问题。因为技术可以成为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利刃。所以我想这样的科幻应该更接近于题主心中的科幻,也是我心中的科幻。
这类科幻电影它可以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自圆其说。比如《星际穿越》,里面的重力场现象,神秘的黑洞,这些在制作电影之初就有科学家作为顾问,使其理论以及视觉展现的画面利得住脚。还有《流浪地球》比如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地壳是受不了那么大压强的,但是电影提供的故事背景设定,再用已有的科学去论证,这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足够让人信服。而不是就是可以这样,因为编剧说可以,导演说可以。
上面我阐述的有类似特点的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硬科幻,比命根子都硬。
二是将背景完全设定在外太空,完成一个人类的传统故事在外太空的冒险。
这类电影可能它的所有设定都极具科幻感,包括衣食住行人类日常,但它依然讲的是以人类情感的,生存为内核的电影,只是他们的选择被设定环境所左右。比如《太空旅客》男主角乘坐殖民飞船中途苏醒,一个人孤独难以忍受,最后唤醒了同行的女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男主的苏醒并不是意外,而是飞船出了问题,所以他们要在外太空拯救自己。再比如《地形引力》更是一场冒险,惊心动魄。
三是引入了诸如天外来客,外星人等元素,讲述一个地球上的故事
这类电影它不会跟你去讲具体的科学理论依据,它只会告诉你地球出现了灾难,外星人要来侵袭地球,我们要拼命的保卫地球,我们的武器很先进,然后套上各种中子,离子,夸克还有你听过的没听过的有的没的貌似是科学专业的术语的装备。然后开始突突。对,我说的就是《独立日2卷土重来》。
这个类型的电影其实你改成其他的依然是可以的,比如凛冬将至,外星人翻越长城啊,把手里的激光武器换成王麻子的菜刀啊,我的防御基地在象牙山啊,把先进的战车改成三蹦子啊,剧情一样可以发展,也不违和嘛。打打架,打着打着顺便还谈个恋爱。
所以科幻,也就是真科幻与假科幻的区别。真科幻,就是背景的设定,故事的发展,它有科学的理论猜想作为基础,探索着未知,剧情以此基础的推进可能会牵扯到世界,经济,文化,人文,物种生存的种种,如果剥离了这些,剧情便会坍塌。
而现在不少的科幻电影的重点不是在科上,而是在幻上,有的甚至连幻都没有够上格。因为我们都不需要去想象,它没有脱离或者高于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容忍不科幻,但不能容忍 买票进电影院的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是在上厕所就是在上厕所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