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例子(生活中有哪些“工匠精神”的例子)
有一种情怀叫做“工匠精神”
有一种情怀叫做“工匠精神”
什么是“工匠精神”?“匠人”,我们中国人习惯称之为”手艺人“。“工匠精神”,是手艺人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理念。耐心,缓慢,坚持,少量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现如今,中国人对于物质的追求正处于快速、模式化、标准化的阶段,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趋势下,短平快、稳准狠是基本常态,花费很长时间制作一件精致的作品已经逐渐被经济大潮逐渐淹没。
即便全世界工业化进程都在迅猛发展,可依然有一批匠人们为我们保留着那份执着与传承的精神。
天职就是“上帝要你干的事”说到世界各地的工匠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德国,在这个只有 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德国人的“工匠精神”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门子总裁曾经说过: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天职”是什么?就是“上帝要你干的事”!
我曾在柏林与一家锅具店的经理聊过天,我说:“你们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上100年,因此每卖出一口,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仔细想一想,你们划得来吗?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搞得那么结实呢?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你们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
这位经理这样回答我:“哪里的话,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这就会有口皆碑,就会招来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锅,我们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呢!我们这家厨具厂,是二战后从过去的兵工厂转产过来的,前后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就卖出1亿多口锅了,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口吗?快80亿了,还有7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在等着我们呢!”
不断地重复以期达到新巅峰日本东京银座的小野二郎,捏了大半辈子寿司,被称为“寿司之神”,日本将他视为国家珍宝。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代代相传。这种精神其实就是“工匠精神”。
为保证温度,用餐前的热毛巾是学徒手拧的;为保证米饭的口感,煮饭的锅盖压力之大需要双手使劲才能打开;煎蛋这份看似简单的活,要出自有十年经验的徒弟之手;从前的虾是早晨煮好后放入冰箱直到上菜前取出,现在是将虾煮到客人光顾前才取出;给章鱼按摩时间从半小时增加到40至50分钟,只是为了让肉质变软、带出香味。
专注寿司60载,食客们品味的不是寿司,而是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不断地重复以期达到新巅峰。
中国工匠之现状历史上,中国无论在饮食、服装、艺术、建筑等工艺制造方面都有着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智慧与高超技艺。
可最近几十年,中国传统技艺正在面临着无人承接、濒临失传的局面,是什么造成了如今的情况?
其实,中国不缺匠人,也不缺“匠人精神”,而是缺少匠人体系与匠人环境。
在中国,你现在感觉缺少工匠精神,是因为普罗大众刚刚富起来,而经济基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目前我国制造(生产)出来的东西,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少有艺术追求。
所以中国的工匠精神存在,只是需要的人太少了,越来越小众化,我们不太容易找到它们了。
中国匠人虽然少了,但还是有人凭借热爱和执着的精神在某些领域里做着一名认真的工匠。
1.曾德均——中国胆机之父
2.邢香兰——中国料器传人
3.杨地——甲胄工艺发起人
“虽然这个作品,之后可能和你没有关系了,但是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得到了一次升华。”
我们无法一夜之间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匠人精神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因为人们由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和消化的时间。但在现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那些依然坚持的匠人们却如一股清流为我们带来了一份追求纯粹的美好和朴质的情怀。
未来,这份传承与坚持终将成为中国文化之财富传颂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