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信息化平台(如何一步步提高教学技能)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一步步提高教学技能呢?我认为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有较强的读写能力,要有标准的普通话语言,课堂上激情饱满,拥有敏捷的思维,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教材分析及驾驭的能力,不断地锤炼自己,才能一步步提高自己教学技能。
1.精通自己的学科。
以语文为例,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相连,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精通自己的学科,熟悉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课堂。
3.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学习,努力跟踪学术动态。
多听课、评课,多和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多反思、总结自己课堂上的优缺点,请其他老师进行点评并加以改正;多阅读名师书籍,更快、更好地了解新观点、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力争走在语文学科前沿。
1.教师的文化底蕴,就是教师的人格根基。
小学生虽小,但是他们在课堂中,问题多,他们什么都问,什么都敢问。试想,如果一个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学生问老师时,教师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哑口无言,要么蒙混了之,甚至要求学生不要问课堂以外的话题,自以为聪明的老师和学生玩“踢球”,让学生自己回家查资料;学生讨论时,老师和稀泥。久而久之,这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将会大打折扣。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个人对知识、科学、生活的态度就越鲜明,学生就会从他身上看到高大的形象、智慧的光芒,从而更加敬佩他们的教师。
3.要有文化内涵。
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缺失、文化底蕴的浅薄,必将导致课堂的僵化。其实,语文无论怎么定位,语文始终是母语教学,语文始终离不开文化的渗透。
三、较强的读写能力。
狭义上来讲,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领悟文字与应用文字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那么必须要求教师自身要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师要笔耕不辍,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实践中领悟写作的经验与技巧,才有可能出色地指导学生顺利写作,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写作的能力! 语文教师需要怎样的写作能力呢?
(1)能够掌握各类文章的写作要领,会写各类文体的文章。
(2)能运用丰富的词语、流畅的文笔表情达意。
(3)有良好的写作习惯。随时记录材料,经常练笔,在学生练习作文时,自己也能按照要求较快地写出来,供学生观摩学习。
(4)书写格式正确,字迹工整、美观、合乎规范,堪为学生效仿。
1.教师语言要有趣味性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这样既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中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五、课堂上要激情饱满。
2.激情是我们追求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以仅仅用数学来衡量、也无法立竿见影出成效的工作,因为教育工作周期长,需要细心和耐心,这就要求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其中。
4.激情是上好语文课的保障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上好语文课,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对话。如果教师缺少了情感基调,怎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学生悲与喜,不是简单的文字就能触发的,还要教师满怀激情的感染。一个语文教师,没有情感的丰富性,也不可能教出语文的激情。
1.研究教材,把握教学之“本”。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潜心研究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中要求训练的重点和知识点、要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进行哪些训练、哪些方面的思想教育等。
3.审时度势,把握应变的良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绪,认真分析,审时度势,把握应变时机,随时调整教学内容。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像往常一样带着备好的课,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可教室里却一片喧闹,原来同学们养的仙人球一夜之间开了花,同学们议论纷纷,我心念一转,何不趁此机会来一次作文训练呢?于是我调整已备好的课,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引导他们仔细地观察这盆仙人球,互相交流仙人球培育过程及相关知识,最后以“仙人球开花了”为题进行了一次作文训练,结果这次习作教学很成功。
七、熟练信息技术的能力
以现代媒体技术为手段,实现语文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益最优化,这也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所走的发展之路。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应培养自己信息素养,让自己必须有比较高的信息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2.能够使用常规的应用软件。
4.能够寻找、获取、生成能够满足需要的教学资源。
1.正确掌握每篇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要求编写的,它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主要依据和凭借。因此,教师必须吃透和准确地把握每一篇课文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小学语文的基本构成部分不外乎语文基础知识、阅读技巧、听说能力、写作能力和课外读写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点,能对每篇课文中的字、词、句、段逐一钻研、反复推敲、切实弄懂、弄清、弄通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知识及相应的技能,准确合理地确定其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能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实施方案。能深入挖掘、体验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做到科学、准确地掌握,能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发挥它们的思想教育功能。
3.充分挖掘教材隐含价值、隐含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和思想、意志、情感等发展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弄清楚并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方法及其他隐蔽因素,以便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分析中,必须深入分析和挖掘知识的智力价值和情意价值。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地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方法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5.对教材内容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尽管在编排时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使其在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对学生都有一定教育功能,但是这种具有的教学功能不一定都能适合所有的教学班级,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什么样的老师就带来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就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我们才能感受语文教育的博大,领悟语文教学艺术的真谛,获得语文教学世界拓荒者的快乐,才能在语文的教育路上与时俱进,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