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务员法解读(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的事业单位员工与正式公务员的区别是什么)
参公事业编人员和公务员在身份方面存在本质区别,实际操作中其实已经没有差异,无须担心待遇和晋升问题
所谓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编制人员,这类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来管理,实行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实际与公务员无异。进入参公单位,和公务员一样也需要参加公务员考试,进行公务员(参公)登记;执行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比如车补、年终绩效等,公务员有的,参公人员都有;公务员按职务与职级晋升,参公人员同样参照执行;公务员可以调任参公单位任职,参公人员也可以调任行政机关任职,彼此几无交流障碍。参公人员除了一纸身份、叫法与公务员有区别外,其他各方面和公务员其实没有区别。
当然如果细究起来,参公人员因为身份的原因,或多或少和公务员存在些许差异:
第一,是身份上有差异。参公人员毕竟是事业编,公务员是行政编,参公人员流动到行政机关属于逆向交流,必须置换为行政编制。
第二,是晋升上有差异。参公人员虽然和公务员享受同等晋升待遇,但因为参公机构多数是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或者是政府直属部门而不是组成机构,单位的级别、规格相对要低,晋升空间客观上也不如公务员。
第三,是改革上有差异。党政机关改革,公务员无论单位怎么改,机构怎么变,基本上不会触及其身份、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利益,无非是换个单位、换个岗位继续干革命而已。而参公单位不一样,有的可能被并入行政机关,有的可能被剥离行政职责转公益类,前者还好,身份和待遇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以后晋升也没有障碍,后者就不一样了,一旦被改公益类,虽然个人暂时能保留身份和待遇,但因为单位不再执行公务员法,没有了岗位,如果不调整到其他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任职,以后将不再有晋升的空间,面临不得不转纯事业编制,走职称晋升路线,期间必然碰到各种问题,对参公人员而言,这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风险。为什么待遇一样,仍有那么多参公人员热衷于转公务员,很大原因与此有关。这也是公务员和参公人员的最大区别所在。公务员没有改革之忧,而参公人员可能面临改革风险,稳定性不如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