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图片(今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讲了哪些关于人生思考的故事)
央视《开学第一课》中那些热血激昂的人生故事每到开学的日子总是苦乐交织,既有见到熟悉朋友的欣喜,也有对新学期的忧惧。前方的路途充满迷雾,潜藏着无数风险与挑战。但其实,一个人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朝着自己所坚信的理想一往无前。跋涉虽然辛苦,但那种通过努力一步步接近心之所向的满足感,要远甚于一切休闲与娱乐。
9月1日,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就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关于理想、热爱与奋斗的英雄故事。“身披铠甲,驰骋疆场是英雄;立足本职,默默坚守亦是英雄。
这些英雄们的精神力量,指引着他们后代的人生方向,也将会影响无数听过他们故事的普通人。薪火相传,理想之火永不熄灭。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24年,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李大钊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的现状,并振臂向世界高呼背黑暗而向光明,向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据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回忆,就义前,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兼副教授,每个月收入都在两百多块大洋,但是他把大部分经费都用于党的革命事业和支持困难同学和困难群众。牺牲后,只留给家里一块大洋。
对于李宏塔而言,祖辈虽然没有留下物质财富,却留下了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这指引着他甘于清贫简朴,时刻关注基层群众,始终坚持为民办事。作为“七一勋章”获得者,李宏塔用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一生践行着红色信仰的传承。
蓝蒂裕
你一一耕荒,我亲爱的孩子;从荒沙中来,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与你永别了。
满街狼犬,遍地荆棘,给你什么遗嘱呢?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
蓝蒂裕的儿子蓝耕荒没有辜负父亲的遗愿,一直以这首诗勉励自己。长大后的他,积极参军入伍。在云南炮兵部队,他表现突出、屡获嘉奖。1982年,蓝耕荒转业到四川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负责后勤绿化工作。刚分配下来时,校园里一片凋零,炮兵出身的他一时不知所措。于是,他主动去园林协会拜师,去重庆、乐山等地考察学习,最终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蓝耕荒说三代守护同一个理想
拉齐尼出身在一个“护边之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建立红其拉甫边防连。这里地势险要,平均海拔超过4300米,经常发生雪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帮助解放军巡边,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告奋勇给边防战士当向导,这一当就是二十三年。
1972年,凯力迪别克年龄大了,将接力棒给了儿子巴依卡。三十二年后,巴依卡因为身体原因走不动了,但巴依卡的儿子拉齐尼已经长大,成为了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曾经非常骄傲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军医,既是医生又是军人。我也会回到红其拉甫,到那时候,鲜艳的红花(塔吉克语中都尔汗为红花的意思)与展翅的雄鹰(塔吉克语中拉齐尼为雄鹰的意思)
彭士禄“对了,功劳算你的;错了,责任算我的。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为祖国深潜,为核电拓荒,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却说自己“顶多算其中的一颗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