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如何分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为奥地利神经科医生,被誉为“现代心理学之父”,他通过精神分析法观察人的行为,创建了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结构理论和发展理论两个方面。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是潜意识欲望的根源。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 是大脑中作用于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功能是在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控制发生对抗时进行平衡。自我考虑现实,遵循唯实原则。
3.超我 为维持社会准则的一种特殊结构,属良心和道德范畴。
本我相当于人的本来面目,自我相当于现实中的我,超我相当于理想中的我。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口欲期 1岁以前,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的吸吮和进食欲望若能得到满足,可带来舒适和安全感;若未得到满足或过于满足则会造成人格的固结现象,从而出现日后的吮手指、咬指甲、吸烟、酗酒等。
2.肛门期 1~3岁,此期原欲集中在肛门区。健康的发展建立在控制排便所带来的愉快经历上,从而养成讲卫生、有秩序的习惯和控制自己的能力。固结则会造成缺乏自我意识或自以为是等。
3.性蕾期 3~6岁,原欲集中在生殖器。健康的发展在于与同性别的父亲或母亲建立起性别认同感。固结则会造成性别认同困难或难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4.潜伏期 6岁至青春期,此期孩子把性和攻击的冲动埋在潜意识中,而将精力集中在智力和身体活动上。愉快来自外在的环境,固结则会造成压迫或强迫性人格。
5.生殖器 青春期开始后原欲又重新回到生殖器。但青年人已将注意力又从双亲转移到自己所喜爱的性伴侣身上,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生活。若此阶段失败可导致个体出现身心方面的功能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