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考公务员需要看什么相关的资料,写申论没什么素材怎么办)
回答这个问题,主要搞清楚以下两个方面:
一、申论素材要不要积累?
二、有哪些素材适合积累?
下文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申论素材要不要积累?
2011年国考前,大多数国、省考作文可以引用申论材料中的事例作为素材。例如2010年国考地市级“海洋的健康”:
(四)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以“海洋的健康”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2.言语畅达,条理清楚;3.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通篇围绕海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污染问题展开,那么引用材料中W市事例(即威海市),日本兵库县事例合情合理。题目要求甚至特意点明“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即最好使用材料中事例阐述。
当年国考有篇高分作文,就是充分利用材料中事例展开论述。国考阅卷组专家拿这篇作文给阅卷老师讲解时,不少老师指出该生文笔一般,语言平平,是否应该判一类人是否妥当。阅卷组专家解释高分原因是“充分引用材料中事例论述”。
注意,引用材料事例不同于“照抄原文”,最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原文材料,切忌照抄照搬。
在当年的命题之下,作文可以引用材料中素材,那么积累素材的必要性并不迫切,也就不存在必须积累素材的必要。
但在2011年国考地市级作文“失根危机”,作文的命题方式发生转变,主要是申论作文并不和通篇材料发生关系,具体我们看作文要求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材料1-6反映了农民工子弟上学难、希望小学遭废弃、农民因教致贫等问题,材料7笔锋一转,直接指出乡村文化存在失根危机。
那么作文应该紧密围绕材料7展开,作文主旨应重点谈乡村文化的继承发展,而不能围绕材料1-6谈教育问题,这是当年很多同学作文写跑题的原因。
同时也带来作文素材的问题,由于材料7文段过短,可用素材较少,所以作文要求中提到“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即可以引用材料以外的内容做素材。
所以梳理出申论作文命题的变化,就清楚当前作文和材料往往存在“两张皮”的情况,例如2017年国考“学习水的精神”、2019年浙江省考“互联互通”,积累素材就尤为重要。
二、有哪些素材适合积累?
谈到申论作文素材,有同学就比较苦恼“肚子里没货”、“不知道如何下笔”……其实有很多素材可以引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中作文积累的事例;2、新闻事例;3、身边发生的事例;
1、高中作文积累的事例
当年备考高考积累的事例完全可以引用在申论作文当中。至于有些同学说“作文用高中素材是不是不够严肃”,记住申论不是让你模仿大领导讲话,一是你写不出大领导的水平,二是阅卷老师也讨厌“打官腔”。
申论阅卷的老师并不都是机关公务员,很多都是大学中文专业讲师、甚至研究生,本来就不是特别熟悉机关文章,另外有不少参加过阅卷的老师吐槽,学生写的文章太官方,死气沉沉,“还没当上公务员就开始打官腔”。有很多事业编制的机关笔杆子,参加申论考试分数不高的原因可能就是这点。
开始改卷前,我们的老师(他也是出卷人)首先给我们讲了评分的标准。他说,我们选拔的是基层的公务员,不需要你制定国家政策,而是希望考生能够真的表现出自己对社会问题真正的思考,以及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关怀。 所以那些在文章中空谈各种国家政策,满口假大空的名词的,和那些只知道歌颂功德的,都不会得到高分。
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公务员考试阅卷经历
2、新闻事例
推荐大家阅读《南风窗》、《瞭望》、《凤凰周刊》等杂志,网络类可以多浏览人民网、新华网,视频类央视新闻。一方面可以积累新闻素材,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如果考场中恰好碰到看见过的素材,那就更是如虎添翼《那些年,南风窗押中的公考题》
例如2014年国考地市级作文“幸福始终充满了缺陷”,某考生引用2012年央视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你幸福吗?”的事例,生动形象得到高分。
3、身边发生的事例
在论述分论点时,如果能够引用自身事例,会让阅卷老师对考生留下“善于思考,联系实际”的印象,而且表述的感情更加充沛,以情动人。
在我的印象中,几篇分数高的作文,无一例外地都是写出自己的经验与担忧,你能从他们的文字中感受到他们对农村对基层的感情,他们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只会唱颂歌满嘴空话的奴隶。
文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公务员考试阅卷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