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a否则b的逻辑关系(哲学与逻辑学有什么关系)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逻辑是哲学的基本准则,一个哲学,我们看他是不是哲学就要看一是逻辑上有没有问题,如果在逻辑上存在不自恰的情况,也就是自相矛盾的情况,那么这个所谓的哲学就有问题,就不是哲学学说,或者说,这个哲学学说不成立。
其次是看他是否按照逻辑的原理来进行推论。逻辑,实际上就是必然的导出,就是把所有条件都摆在你面前,你必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我们给出三个条件:1、平面2、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三个条件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个直角三角形,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这个结论都不能成立。比如缺少第一个条件,那么在曲面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所以不一定会得出直角三角形的结论。缺少第二个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直角三角形的结论,因为直角三角形必须有一个角是直角。缺少第三个条件,那么也可以是矩形,也不会必然得出直角三角形的结论。所以,逻辑是一个严格的论证,达到必然的结果,所有的条件都缺一不可。如果一个理论或者学说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推理来进行论证的话,那也不能称之为哲学。
哲学实际上是追求逻辑终极之学,起源于古希腊时代,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哲学家一直就在探讨一个问题——世界的本源,实际上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探讨完。探讨这个问题,哲学说分出了两派,一派是质料派,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一种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构成,由此形成了原子说,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在继续追问,后来人们发现了原子,到后来发现了比原子更小的夸克,应该还有比夸克更小的,只是仍然还在继续探索之中。
另一派是理念派,以柏拉图为代表。首先是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观念,他发现万物都可以归整为数的逻辑关系,他认为万物都是假象,如果我们把万物抽象为一个数论系统、一个数学逻辑系统,那么万物就跟这个系统符合,也就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最终那个不变的就是世界的本源。这个观念被柏拉图接受了,柏拉图突然理解他的老师也就是苏格拉底曾经提出,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我一无所知。如果要想有所知,我得找后面的东西。
苏格拉底把背后的这个东西表达为理念,但是说不清什么叫理念。到柏拉图接受了毕达哥拉斯的影响知道后面是一种逻辑形式,这就有了理念论,即世界的本源是一种理念,是精神逻辑形式,是万事万物得以发生的本存、本真,万事万物只不过是理念的分有。
之后欧几里得创立了几何学,实际上也是为了证明柏拉图的理念论,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几何学进行测量,而几何学中的特定的逻辑,是永恒不变的,他的书叫做《形论》。
到了近现代,理念派的思路进一步追问,笛卡尔提出了二元论,就是世界由两种物质构成,一种是物质实体,一种是心灵实体,但他终极一生也只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论断,这是人类史上唯一在逻辑上能够有效地证明“我”,也就是心灵存在的唯一论断,人类一直无法从逻辑上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因此导出了贝克莱的怀疑论,即只承认一元,也就是心灵实体,包括休谟的理论,也是属于怀疑论的范畴,这一派的论证今天仍然在继续,没有结论。
关于逻辑,实际上古希腊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得出了完整的逻辑论,由此奠定了后来哲学和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将逻辑形式分为24种,分别进行了论证,详细情况这里就不展开了,只要记住,完整的逻辑理论,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就形成了。
到了近现代,康德对逻辑论有过进一步的论证,得出了二律背反理论,就是逻辑最终是无效的结论。因为任何问题,如果按照逻辑推理下去,那么必然会得出两种结论完全相反,但是逻辑都成立的结论。
这个结论大家很难理解,我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佛教中有著名的十四无记的问题,就是佛陀释迦牟尼没有回答的十四个问题,其中就有这么一问:有人问佛陀,世有边,世无边,世无边非有边,世右边非无边。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世界是有边界的吗?如果有边界,那么边界在哪里?这个世界是没有边界的吗?如果没有边界,那么这个世界的外边是什么?说到底,就是问这个宇宙的边界问题,佛陀没有回答。我们可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当时佛陀回答有边界,那么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你无法想象一个无限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如果佛陀回答没有边界,那么在逻辑上也是成立的,因为即便有了边界,边界的外面实际上还有东西存在。
类似的问题还有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这个问题达摩也回答过,他的回答是,两者皆可,视缘分而定。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都是逻辑极致的问题,也就是逻辑推理到极致所发生的情况: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但是逻辑成立的结论,这就是二律背反。
到了现代,逻辑学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哥德尔不完全定理:一个理论在逻辑上如果是自恰的,那么在逻辑上就是不完全的;如果一个理论在逻辑上是完全的,那么在逻辑上就一定是不自恰的。
好了,这些就是哲学和逻辑的关系,基本怎么来的也就只能说这么多了,展开的话也说不完,大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