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4节气里有春分秋分却没有夏分和冬分,有夏至冬至却没有春至和秋至,为什么呢)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半年里从最北移到最南,又用半年再返回去,引起地球的上下冷热不均,才有了规律的大气运动,才有了规律的寒来暑往。
夏至、冬至两个节气,就是这么来的,这两天太阳对北半球的热辐射,—个最多,—个最少。
你可以简单理解这个热辐射叫做天之气。
我们古人有非常聪明的智慧,对这两个节气怎么记录呢?量中午的日影即可,最短的那天是夏至,最长的那天是夏至。
那么,冬至到夏至之间的中点,古人称之为春分;夏至到冬至之间的中点,古人称之为秋分。
因为地球还是保持一样的倾角,沿着轨道转到了太阳光线跟地轴线正好垂直相交的这个轨道位置。
在这两天,准确的说是在春分、秋分两个时刻,太阳不偏不倚直射赤道,南北半球得到相同的光照。
这就是气候温和的春分、秋分,跟冬至夏至一样,也是相距半年,正好一起把一年四等分。
怎么理解“分”和“至”两个字呢?
春秋分就是春秋天里昼夜两等分的那两天,分指昼夜长短平分,不是说春秋天季节的中点。
冬夏至就是冬夏天里太阳照射角度的两个极值,并不是冬天到了最冷,夏天到了最热的时候。
二分二至完全是天体运动的位置,也构成24节气的基础,它们四个之间的中点,正好就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中华先哲的智慧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人生观,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学习、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