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炕阅读(六七十年代住东北农村大炕,怎么解决隐私问题?幔帐听说过吗)
幔帐内的欢乐岁月【房子故事1】
文/星之原
从模糊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了幔帐。
关于幔帐,南方人和现在的年青人可能不太了解。而东北农村的老辈人,可以说对这是再熟悉不过了。
幔帐,就是在东北农村的炕沿上面悬挂的、遮住了整个火炕的类似毯子的厚布。我不知道这个定义是否精当,反正是大致就是这么个意思。幔帐挂在上面的“幔杆”上,白天拉开,晚上拉上。
为什么要有幔帐?一来,东北土房,为了节省土料、充分利用空间,常常有南北大炕,加之里外屋式的设计,里屋出来人,必然要经过外屋,厚厚的幔帐可以隔断、起到创造“独立”的隐私空间作用。二来,在东北的严寒天气下,幔帐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我幼年就是在这幔帐内的大炕上度过的。那时,母亲在一个小学教书,每天早出晚归。白天由奶奶照顾我和弟弟们,记得为了防止照顾不周时,弟弟们掉下炕去,还在他们的腰上系上个长长的布条,布条另一头系到窗子上。
我叔叔伯伯们的孩子,也常常送到这里,与我一起玩。
模糊记得,每天那些小叔叔和姑姑们,都来逗我们笑。最有意思的是,他们会藏在炕沿底下,然后突然站起来露出脸,“喵”的喊一声,每次都让我们乐个不停。
而且,他们也常常会弄些水果来,高举着让我们抢着吃。于是,我们欢呼雀跃着去抢,当然经过一番热闹之后,这些水果最终会放在炕上,被我们大家狼吞虎咽瓜分了。
我们还经常眼馋挂在炕里头房顶上的一个竹篮,那里面有不少好吃的。奶奶常常经不住我们的撒娇哀求,时不时从里面拿出糖啊、小吃啊什么的,于是又一阵欢呼和“哄抢”。奶奶总是笑睐睐地说,别抢,别抢,都有份,都有份。
当然,小孩子在一起,总少不了打打闹闹,但过不了多久,和好的也很快。
惭惭地,我能下地去玩了。印象最深的是骑板凳当马玩,嘴里喊着“驾!驾!”,兴奋地得不得了。我现在很难想像,这种玩法为什么会有那大魅力?
为什么没提到我爷爷和父亲?
噢,听父母说,爷爷年轻时就去逝了,据说是繁重的劳动累的。
我的父亲在那时很少看到,几乎没印象。原来,那时我父亲从部队出来后,在远地的一个“青年点”当指导员,没时间回来。这个得向青年人说一下,那时,响应知识青年下乡的号召,农村有不少“青年点”,是下乡知青聚在一起的地方。这些,我都是从老辈那儿和书上零散得知的,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
青年点是什么样子?
我小时,青年点的事好像已经到了尾声。我只模糊记得母亲带我去了一次,屋子里的大炕很长很长,好像能挨个住二三十人的样子。其他就没什么印象了,毕竟我当时可能是五岁之前,只去一次,印象不深。
大约六岁左右吧,,由于父亲转业后,工作分到了一个小镇上,我们全家搬走了。
分手时的情景,我清清楚楚记得:我们全家人坐上拉着很多箱箱柜柜的马车,奶奶带着一大帮人一直送出很远,喊着离别的话语。
好久以后,奶奶在远处招手和喊着的样子,一想起来,似乎都历历在目。
别了,那欢乐的遥远岁月。
于是,接下来的事,请看接续的故事2。只要点赞足够多,就会继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