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查干湖冬捕#查干湖冬捕,为什么能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蒙邀请,今年查干湖冬捕刚刚拍出的头鱼价格是90多万,一下子震惊了世人,难道一条四十多斤的胖头鱼就这么值钱,平均下来,每斤居然需要两万多元人民币?真的值得吗?
其实,这就像玩古瓷器的一样,不懂行的人可能对价值连城的南宋影青瓷一百块都不买,因为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瓷罐子,还没发装水喝。其实是一个道理,无论是查干湖冬捕,还是古玩收藏,都是讲究一个文化两字。
文化传承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这么说,一个没有历史传承的民族,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长河遗忘的民族,是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源远流长,薪火相传,跟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息息相关的。
那么,查干湖冬捕,为什么能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查干湖冬捕历史由来
查干湖冬捕,即查干湖冬季冰雪渔猎,是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也是当地的一种习俗),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查干淖尔人(包括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原始的渔猎方式与近现代传入的汉族人捕鱼方式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独特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的奇妙景观。
查干湖冬捕辽代皇帝开始
据《辽史》等史书记载,自辽圣宗开始到天祚帝,每年春节过后,都要携嫔妃群臣到查干湖进行“春捺钵”,凿冰取鱼,逐鹰猎雁,举行“头鱼宴”、“头鹅宴”,大宴群臣和各部落使节,议政外交,春尽乃还。大金皇帝完颜阿古打誓师伐辽,占领塔虎城和查干湖后,也在这里搞“春捺钵”。成吉思汗西征时也曾到过查干湖,在这里行祭湖大礼,并把查干湖周边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分封给其二弟哈萨尔。从此蒙古族世代生活在这里,并从初期的崇尚天地,崇拜水和鱼,不吃鱼;到捕鱼、吃鱼,一人或几人抓鱼、用刀叉猎鱼,进而到与汉族的大拉网捕鱼方式结合,形成了今天神秘、神奇、神圣的查干湖冬捕。
开网日期
每年冬季十二月下旬到次年一月下旬(春节前),查干湖都要举行冬捕。冬捕前,举行“祭湖·醒网”仪式,祭祀圣湖,唤醒沉睡的大网,然后便开始紧张又繁忙、艰苦而快乐的冬网捕鱼。一般情况下,全体渔工要分成四个作业组,每组约60多人,由一位老渔把头带领,将2000多米的大拉网通过凿开的相隔五、六十米的冰洞,用穿杆,扭矛和走钩在50多公分厚的冰层下慢慢将大网舒展成一个硕大的“包围圈”。几个小时后,就催马扬鞭,拉动绞盘,将一张张大网从冰洞缓缓拽出。2005年,查干湖冬捕以规模最大、单网产量10.45万公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008年,又以单网产量16.8万公斤刷新原记录。可以想像万尾鲜鱼出“玉门”的场面有多么壮观。
查干湖冬捕节,现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查干湖冬捕节”全称是“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十四届,每一届的成功举办都让“查干湖冬捕”这个“中国百大美景奇观”声名鹊起,目前该节庆已经成为吉林旅游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之一。“查干湖冬捕”也凭借其原始、自然、神秘的捕鱼方式和强势影响力,成功入选“吉林八景”,被誉为“冰湖腾鱼”,并载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干湖旅游
今年12月中下旬之际,“中国·吉林第十五届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即将开幕,历时一个月。今年我们围绕“查干湖冬捕节”不断丰富冬季旅游活动内容,在全面打造“吉林八景—冰湖腾鱼”冬季旅游品牌的同时,通过整合独具松原特色的“过大年”形式,将“过大年”有机融入节庆活动当中。届时,游客不仅可以感受“祭湖醒网”、“头鱼拍卖”、“跳萨满舞”、“跳查玛舞”等活动的神秘与神奇,还可以亲历千米巨网潜入冰下,万尾鲜鱼呼之而出的壮观场面,更能参与包豆包、抽冰嘎、滑雪橇、扭秧歌、贴对联、放鞭炮、杀猪宰羊等拜大年的年俗体验活动,提早感受松原年味,品尝松原年饭。游客可以在一览传承千年的查干湖冬捕奇观的同时,品尝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双A级绿色食品—查干湖胖头鱼为主的野生全鱼宴席。同时,还备有“全羊宴”、“全猪宴”等特色年夜饭供游客选择。
查干湖冬捕实拍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日出
祭祀
绞网
凿冰眼
穿杆
凿出鱼口
圈场
出网
出鱼
上秤
鱼垛
收工